護理類專業被國家和教育部列入國家緊缺人才專業,近年來國家對醫護類行業高度重視,又對醫護類專業有著扶持的計劃,雖然每年報的學生這么多,但是依舊沒有滿足社會的需求量,因為中國的老齡化急據增加還有人們的患病機率也是越來越大,所以很多高中生畢業都是會想要報讀大專衛校,接下來就請同學們跟著小編來了解下甘肅比較好的大專護理學校,大家可以參考下。
推薦學校——張掖高等醫學專科學校基礎設施
學校辦校50年來,積累了豐富的辦學經驗,教學設施配套完善,師資力量雄厚。學校校園占地面積345畝,建有30張病床的校門診和426畝中草藥種植基地。開設臨床醫療、護理、醫學影像、婦幼衛生、藥學、中西醫結合6個專業。
校舍建筑面積4.86萬平方米,固定資產5300萬元。2003年,學校自籌資金400萬元新建高標準、多功能學生餐廳3600平方米,餐廳內配套設施完善,成為省內高校后勤設施建設的亮點工程,2004年被甘肅省衛生廳授予“食品衛生等級A級單位”。
學校擁有教學儀器2895臺(套),配置38個實驗室。教學用計算機166臺,語音室160座,圖書館藏書23萬冊(含電子書刊7萬余冊)。有穩定的臨床教學醫院23個,能夠解決1000余名學生的臨床實習。
張掖高等醫學專科學校師資力量
在醫學教育實踐中取得了顯著成績。近年來,學校先后有18位教師受到省、市教育、衛生行政部門的表彰獎勵,學校教師參編教材18部、主編3部,主編教學參考書53部,出版專著2部,在省級以上刊物上發表論文240篇,主持完成省、市級科研課題22項,獲國家專利1項,許多科研成果已應用于教學和臨床實踐。
先后有6人被評為“市級拔尖人才”,14人被評為“市級學術技術帶頭人”,26人被評為地級以上“優秀教師”和“先進教育工作者”。學校為了保證教學質量,緊緊圍繞“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管、評建結合、重在建設”的教學質量評估工作基本思路,把增加教師數量、提高教師質量、轉變教學理念作為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性工作,常抓不懈,鍛造了一支年富力強、業務精湛的師資隊伍,
逐步形成了學歷、職稱、年齡、專業、結構合理的學術梯隊,從而保證了教學、科研、醫療質量,為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2002年9月,學校被甘肅省自考辦確定為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考點,2004年又被教育部、衛生部等六部委確定為開展護理專業領域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基地。建校以來培養的萬余名畢業生中,十多人考取了碩士研究生,六人考取了博士研究生,百余人取得了高級職稱,千余人取得了中級職稱,
絕大部分成為各級醫療衛生戰線上及衛生管理部門的骨干,為河西地區乃至全省的醫療衛生事業和社會經濟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學校正面臨著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和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全校師生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搞建設,正在為醫專的大發展繪制著宏偉藍圖,豪情滿懷地創造著張掖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明天的輝煌。
張掖高等醫學專科學校護理專業介紹
本專業培養目標是精心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需要的得、智、體全面發展,面向省、地市、縣、城鄉、社區等各醫療衛生機構,適合崗位群需要的、適應社會經濟發展要求的復合型、應用型、創新型的高級護理專科人才。
主要課程: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組織胚胎學、生物化學、病理學、護理學基礎、藥理學、檢體診斷學、實驗診斷、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急救護理學、護理心理學、社區護理、婦產科護理學、中醫學、兒科護理學、五官科護理學、預防醫學等33門課程。
張掖高等醫學專科學校辦學方針
學校在醫學教育實踐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獲得了很多榮譽。近年來,先后有18位教師受到省、市教育、衛生行政部門的表彰獎勵。學校教師參編教材18部,主編3部,主編教學參考書58部,出版專著2部,在省級以上刊物上發表論文240篇,主持完成省、市級科研課題23項,獲國家專利1項,許多科研成果已應用于教學和臨床實踐。
他們當中先后有6人被評為市級拔尖人才,14人被評為市級學術技術帶頭人,26人被評為地級以上“優秀教師”和“先進教育工作者”。建校以來培養的萬余名畢業生中,10多人考取了碩士研究生,6人考取了博士研究生,百余人取得了高級職稱,千余人取得了中級職稱,絕大部分成為各級醫療衛生戰線上的骨干,
為河西地區乃至全省的醫療衛生事業和社會經濟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學校正面臨著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和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全校師生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搞建設,正在為醫專的大發展繪制著宏偉藍圖,豪情滿懷地創造著張掖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明天的輝煌。
小編總結
護士的數量遠遠不夠,醫護比例嚴重失調。隨著國際醫療市場對護理人員的需求激增,“護士荒”現象還是每年都會存在,所以同學們如果想要報讀醫學類的專業是一個不錯的決定,或許有些同學會覺得醫學類的專業雖然畢業出來好就業但是學起來是十分辛苦和困難的,小編覺得每個行業都是有一定的困難的,你不去嘗試的話,怎么知道自己不行呢,所以同學們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