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醫大詳細介紹
寧夏醫科大學位于美麗的塞上湖城銀川市。學校與寧夏回族自治區同齡,前身是1958年建立的寧夏醫學院。1962年并入寧夏大學,改稱寧夏大學醫學系。1972年,上海鐵道醫學院搬遷至銀川,與寧夏大學醫學系合并,重建寧夏醫學院。2002年,寧夏衛生學校、寧夏護士學校并入寧夏醫學院。2008年8月,學校更名為寧夏醫科大學。2014年,寧夏師范學院醫學院整體移交寧夏醫科大學,至此,學校成為寧夏唯一開展醫學高等教育的高校。建校半個多世紀以來,經過幾代寧醫人的奮斗拼搏,學校的面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特別是2007年新校區建成投入使用后,學校的教學、科研、生活環境得到了極大改觀。校區內湖光粼粼、綠草茵茵,與宏大的建筑群構成了銀川市南大門一道亮麗的風景。目前,學校雁湖校區、雙怡校區兩個校區占地面積共1200畝,建筑面積29.32萬㎡,資產總值11.68億元。圖書館藏文獻90.83萬冊。
寧夏醫大師資力量
學校現有教職員工及醫護人員7000余人(含直屬醫院),其中專任教師849人,具有教授、副教授職稱的534人,博士學位教師占32%。教師中有雙聘院士1人,研究生導師478名(其中博士生導師24名)。
教師中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人員42人,享受自治區政府特殊津貼人員19人,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二、三層次人選11人,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3人,自治區“313”人才21人,入選自治區“海外高層次人才百人計劃”7人,教育部新世紀創新人才支持計劃4人,自治區級教學名師7人。
寧夏醫大發展歷程
1958年9月,寧夏醫學院成立。
1962年10月,原寧夏醫學院、農學院、師范學院合并成立寧夏大學,寧夏醫學院改稱寧夏大學醫學系。
1972年5月,上海鐵道醫學院遷至銀川,與寧夏大學醫學系合并,重建寧夏醫學院。
1980年3月,國務院批準寧夏醫學院學生規模為1200人,包括研究生、本科生、進修生和預科生,寧夏醫學院首次招收研究生。
2002年11月,寧夏醫學院、寧夏衛生學校、寧夏護士學校合并成立新寧夏醫學院。
2006年10月,學校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水平評估。
2007年9月,學校新校區正式投入使用。
2008年9月,建校50周年之際,學校更名為寧夏醫科大學。
2010年2月,寧夏醫科大學獲批成為博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
2010年4月,學校榮獲首批“全國50所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榮譽稱號。
2011年3月,教育部批準將山東大學與學校納入“對口支援西部地區高等學校計劃”,建立“對口支援”合作伙伴關系。
2011年12月,學校榮膺全國文明單位。
2012年7月,學校黨委榮獲全國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
寧夏醫大校園風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