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中醫大詳細介紹
陜西中醫藥大學坐落于陜西咸陽,2015年更名為陜西中醫藥大學。是陜西惟一一所培養高級中醫藥人才的普通高等院校,是1978年中共中央56號文件確定的全國8所重點建設的中醫院校之一。有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31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17個,省級重點學科6個。有教職工2501人(含兩所直屬附屬醫院),其中專任教師739人,8個省級教學團隊。在校生近12000人(含留學生51人),其中碩士研究生922人,本科生10360人。陜中醫大辦學歷史
1952年,西北中醫進修學校在西安成立。
1959年,學校升格為陜西中醫學院。
1961年,學校遷至咸陽。
1978年,中共中央56號文件確定陜西中醫學院為全國8所重點建設中醫院校之一。
1981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為首批碩士學位授予權的高等醫藥院校。
1990年,被教育部批準為首批有條件接收國外留學生、港澳臺地區學生的高等院校[3] 。
2015年4月24日,正式批準學校更名為陜西中醫藥大學 。同年4月28日,被教育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批準為“卓越醫生(中醫)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高校。
陜中醫大人才培養
學校開設21個本科專業,基本形成了以中醫藥為核心,醫、理、工、文、管等學科相互滲透、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專業格局。學校自1978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現擁有中醫學等8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
陜中醫大師資力量
截至2016年5月,學校有教職工2501人(含兩所直屬附屬醫院),有專任教師739人,其中副高以上職稱426人;有碩士研究生導師219名、兼職博士生導師15名、博士后導師2名;擁有2位“國醫大師”,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陜西省有突出貢獻專家19人,有國家級、省級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項目指導老師43人,全國優秀教師、省級教學名師、師德標兵、師德先進個人、省“三五”人才17人,陜西中省名老醫、名中醫32人次,省級優秀教學團隊8個。
陜中醫大科研成果
2009年至2014年,學校新增縱向科研課題610項;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獎勵39項,發表學術論文4484篇,其中核心期刊1361篇。
2010年至2015年,學校承擔了“973”、“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科技創新重大專項、陜西省“13115工程”重大項目等各級各類縱向科研項目600余項,獲省部級及以上科技成果獎勵39項。
陜中醫大校園風光



